云南昭通市永善縣伍寨彝族苗族鄉的高山冷涼蔬菜基地(2022年5月28日攝)。新華社發(甘光濤 攝)
烏蒙山區曾是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地處烏蒙山區的昭通市脫貧人口在全國地級市中最多。如今,經歷了脫貧攻堅蛻變,昭通迎來就業創業的熱潮,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云南昭通市大關縣“80后”返鄉創業者歐賢芹的筇竹家具企業內拍攝的筇竹毛筆及毛筆架(2023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寒冬時節,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有“筇竹之鄉”美譽的昭通市大關縣依然滿目蒼翠。近年來,縣里依托115萬畝竹林資源,成立筇竹產業鄉村振興示范園,引入筇竹種植、加工等企業14家。返鄉創業者歐賢芹的公司就在示范園,生產出的桌椅家具、燭臺、毛筆架等精致美觀?!拔覀兒献魃绗F在有固定工人109人,不固定工人有359人,做成了一系列的家具和一些工藝品?!睔W賢芹說。
目前,昭通市竹產業覆蓋農戶50余萬戶200余萬人,主產區竹農戶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
在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黑頸鶴(2023年11月2日攝)。新華社發(吳太平 攝)
綠色產業培育、保護與發展同步推進,背后是昭通生態環境從脆弱到宜人的轉變。在海拔2700多米的昭通市永善縣伍寨彝族苗族鄉白云村,1.5萬畝高山蔬菜基地發展勢頭良好,牛心甘藍、圓白菜遠銷川渝和上海。從2023年11月底以來,數百只黑頸鶴陸續飛抵該縣大海子濕地過冬,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云南昭通市魯甸縣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2023年10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昭通市將36萬余名貧困群眾搬出大山。2019年從昭通市永善縣馬楠鄉坪廠村搬到縣城紅光新區的苗族脫貧群眾王華忠,他家原來的茅草房地處偏遠,自來水、電、公路一樣都不通,如今住在窗明幾凈的安居房,學校、醫院、超市都很近?!氨任覀冊瓉淼姆孔雍脦资读恕?,他說。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昭通各安置區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蘋果、香蔥等產業。隨著鄉村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截至2023年12月,昭通全市22個實驗示范村莊累計接待游客突破360萬余人次,營收達4300余萬元,帶動群眾戶均年增收4500余元。